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新闻 » 正文

他山之石可攻玉 点石成金看贵州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8-22  浏览次数:250
核心提示:在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战略的实施和“5个100工程”建设的大力推动下,贵州建材产业快速发展,成为拉动我省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在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战略的实施和“5个100工程”建设的大力推动下,贵州建材产业快速发展,成为拉动我省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作为新型建筑建材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石材产业亦是节能、环保、低碳、绿色产业,潜力巨大。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拉动,国际国内石材市场需求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经过多年的培育,贵州石材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时机已经成熟,加快发展的条件已经具备。今年6月,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石材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优化产业布局、强化品牌建设、推动规模经营,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步伐,努力把石材产业培育成为我省重要的特色优势支柱产业。

目前,我省正在加快编制《贵州省“十三五”石材产业发展规划》。为了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的石材产业布局,更好地做大做强贵州石材产业,7月29日至8月4日,由省经信委组织的考察团赴广东、福建,学习发达省区石材产业典型经验。

从“中国石都”云浮市到“中国石材城”南安市,再到“中国石雕之乡”惠安县,考察团沿着一个个改革开放前沿地区,边看边学,边学边悟。一路上,扑面而来的是开放开发的热烈氛围,处处感受到科学发展的浓厚气息,考察团成员收获了思维的拓宽、理念的升华和发展的信心。

学 先行先试谋划特色

珠江潮涌,清风扑面。

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广东,以敢为人先的精神,勇于先行先试,大胆实践探索,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走在全国前列。

走在广东省云浮市石材交易市场街道上,一个“买全球荒料,卖全球石材”的全产业链格局令人惊叹。

在云浮市好世界石材厂内,各条生产线正有序地运转。补胶工人刘青是当地的农民,经过专业培训后掌握了技术技能,在厂里打工一个月可以挣到4000余元。

云浮市素有“石都”之称,是中国三大石材产业基地之一,为国内最大的工艺石加工区。全市拥有石材企业5000多家,近20万从业人员。

“云浮的石材产业走在全国前列,但我们还在不断探索高端化、规模化、集团化发展,力求形成系统的行业管理营销模式,。”云浮市石材商会会长李木南告诉记者。

探索过程中,云浮市实施了扶强扶优百家石材企业成长工程,对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石材企业给予专项扶持,促进石材产业走上规模经营、创新高效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云浮依托石材产业的集聚效应,通过扩大对外交流,资源与优势互补,真正实现了集世界之石为世界所用,产业的规模效应十分凸显,值得我们借鉴学习。”铜仁市工信委常务副主任杨启伟说。

回头看以“喀斯特王国”著称的贵州,开门见山,石峰林立。全省石材资源储量大、分布广、品种多、品质优,全省石材资源储量超过100亿立方米,覆盖80%以上的县(市、区),主要有大理石、花岗石、辉绿石、玄武石、板石、饰面用灰石6类75个品种。

在工业强省的大背景下,观念一变,“点石成金”。

“贵州有丰富的石材资源,如何结合实际、科学有效地推进石材产业规划是关键。”省经信委总工程师周仕飞表示,要做大做强贵州石材产业,必须转变方式,探索一条符合贵州实际的特色发展路。

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我省石材产业已经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和聚集能力。2014年,全省石材产业实现总产值近50亿元,拥有各类石材企业130余家,各类板材加工能力超过2500万平方米,镇宁、花溪、石阡、思南、安龙等石材产业园区已形成一定规模。

在此基础上,关键是如何做出特色?

新鲜出炉的《关于加快石材产业发展的意见》中,便将特色发展作为加快全省石材产业发展的基本原则,放在首要位置。

为了彰显特色,我省将重点在安顺建设贵州西南国际生态石材交易博览中心,在贵阳建设贵州石材产业创意设计中心,打造安顺、黔西南、铜仁石材产业基地,推进镇宁、思南、石阡、江口、安龙、锦屏、罗甸、花溪、龙里、余庆等石材产业园区建设步伐;鼓励开发石材新品种,支持开发人造石、薄板、复合加工板、异型材、线材、园林装饰、拼花板、石刻、石艺家具等产品,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工艺品位、文化内涵和附加值。

我省还将努力培育一批行业“单项冠军”和“小巨人”企业,积极引导资源、技术、人才、资金等要素向重点企业聚集,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推动中小企业向“专、精、新、特、优”方向转型。

拥有丰富奇石美石资源的各地政府也在努力探索特色之路。

黔西南州玉石资源不仅丰富,而且质地细腻,颜色艳丽。当地认为凭借天赋资源创建自主品牌才是发展的核心所在。

“我们想走一条差异化、特色化发展路线,重点开发灰白木纹、黑檀木纹等大理石品种和贵翠等高档宝玉石品种。”该州相关负责人说,统一品牌,统一质量标准,自营出口,才能减少中间环节,提升我州石材品牌知名度,增加石材企业经济效益。

关岭县提出,将坚持地方特色,结合地方资源优势和地方特色,因地制宜,打造地方特色品牌,开发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装饰石材产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影响力。

悟 坚守底线绿色为基

数千年前,我们的祖先早就懂得利用天然、环保、优良的石材作为建筑和装饰材料。许许多多用石材建成的古桥、古建筑,经过千百年来的风风雨雨,如今仍然稳固如初。

石材产业的发展前景之所以潜力巨大,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可以就地取材、通过深度加工、充分利用,将资源优势变为绿色发展。

走进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陈村的科达洁能股份有限公司,干净整洁的生产车间里,工人们正忙着为陶瓷抛光机、刮平机等设备进行整机装配。

这个中国第一家民营建材装备企业,前身是一个投资仅9万元的作坊小厂,通过不断自主创新,发展成为龙头,饰面石材、建筑用陶瓷、新型节能建材等各类高端成套加工设备,遍布各地,几乎所有的新型建筑材料生产企业都有它的装备。

科达洁能始终坚持以节能、降耗、减排作为技术研发方向,努力践行着“为节能减排提供装备和服务”的使命。

“贵州的石材产业,必须走绿色环保路,才能实现石材行业的后发赶超。所以我们的装备机械需要有科达这样的环保理念,才能可持续。”贵州省建材科研设计院院长万军说。

近年来,贵州依托石材资源优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创新为支撑、文化为内涵,抢抓市场机遇,加大了资源开发力度。

《关于加快石材产业发展的意见》中,提到了发展思路是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市场为导向、改革开放为动力、创新为支撑、文化为内涵,以精深加工和市场建设为重点,抢抓中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机遇,着力引优扶强,强化品牌建设,增强综合竞争能力。

政策优势、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贵州的凝心聚力让广东的企业家赞叹连连,他们纷纷建言贵州要立足生态,大力发展绿色环保石材业。

“发展绿色环保石材,贵州大有可为。”科达洁能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沈晓鹤说,绿色石材是全球大趋势,市场前景广阔。

按照规划,贵州将在安顺市建设“中国西南国际石材交易博览中心”,规划面积5450亩,共涵盖会展交易区、石材展示区、石材加工区、物流仓储区、创意研发区、配件配套区、文化体验区、综合商务区等八大功能区。

“我们不是简单的建一个产业园,而是高端定位、科学规划,既要发掘金山银山又要守住绿水青山,达到整合资源、抱团成长。”安顺市工信委副主任陈光碧说,不能以付出生态代价换取经济发展,石材产业也要守住生态底线。

“中国石材出贵州,贵州石材出安龙”。安龙县多年来生产、加工、销售的“贵州木纹石”产品,在全世界广泛深受好评。

依托县内丰富的石材资源,安龙县积极规划建设石材工业园,促进现有企业通过重组、改造、淘汰落后的工艺和产品,开发节能环保型产品。一系列行动,拟将安龙打造成黔、滇、桂三省(区)集生产、加工、营销为一体的石材集散地,发展装饰材料、工艺品及新型建材、建材废弃物再生利用的循环经济工业集中区,全力打造“中国(安龙)木纹石之乡”品牌。

在龙里县,由于原来石材资源开采利用率低下,导致部分优秀的石材资源被大量浪费。为了及时挽救,龙里县通过珏石屋矿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整合小矿山,利用科技优势建成集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综合利用的循环经济科技园,形成开采、生产、复耕的综合利用产业链。做到既开发石材资源,又不破坏环境,提高资源综合利用,又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从江县花岗石矿藏为贵州独有。目前该县拥有沁园石材和天下石材两家石材工业企业,在县环保部门的严格要求之下,企业都办理了环评手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在国家规定范围内。

黔西南州有关部门建言献策,提出全力消化石材产业的剩余废料,变废为宝。石材加工后的废料可以加工成碎石,石粉是制作水泥、硬化路面的三合土和建筑用砖的好原料。建议在石材开采区附近就地建立碎石加工厂,以消化石材开采、加工的边角废料,把石材加工企业和碎石厂剩余产品——石粉变废为宝,可考虑引进制砖企业制作新型环保砖或集中回收到水泥厂来补充粉煤灰原材料。

看 紧跟时代创新模式

上世纪九十年代,平塘县引进大理石板材加工企业,主要生产晶墨玉。但由于品种单一,加之设备、技术等原因,几年后,生产企业退出市场。

2010年,全省工业发展大会后,该县以产业园区建设为平台,打造大理石产业,实现“以业兴县”、“以园活县”的战略构想。经过科学论证,平塘县决定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做强产业,巩固提升平塘大理石的品牌优势,扩大市场占有量。

而走出大山,外面的市场也在紧跟时代而变幻,石材企业也在着力创新模式,以求跟得上发展脚步。

美国马丁·路德·金大型雕像、湖南长沙橘子洲头青年毛泽东大型雕像、金门郑成功大型雕像、台湾王永庆汉白玉雕像……这些蜚声海内外的大型雕塑都诞生于福建省惠安县。

在海内外市场疲软的不利条件下,惠安雕艺产业仍保持着15.2%的增长,近千家企业、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的惠安雕艺业仍有生机。

被誉为“中国石雕之乡”的惠安,工匠的心灵手巧蜚声宇内。令考察团成员疑惑的是,这么一个普通的县域,为何能吸引着全国40多家高等美术院校的艺术家扎堆于此?

“在开拓市场的同时,我们有意识地邀请世界各地的雕刻专家、名家到惠安创作。惠安不仅提供原材料,还组织大批有相当技艺的雕刻师傅跟班当助手,逐渐形成了一个大的艺术团队。”惠安磊艺石材董事长张其聪说。

为提升雕刻工匠的艺术水平,惠安以展为媒、以赛为媒,连续多年举办各种各样的石雕石材展、博览会、雕艺节、雕艺大赛等,聚集了众多高水平艺术人才。

在惠安无匠堂艺术馆,考察团看到,只有拳头大小的石头器皿里,曼妙而多姿的金钱草静静生长,一件轻盈的小件雕艺作品往桌上一摆,能定心,也能安神。

“把更多的创意元素叠加于石头之上,用更多的设计理念激活各式材质,将之衍化为灵动、高雅、精巧的物件,这也是我们要学习的一条新路。”贵州省石材工业协会会长李贵友说。

在注重文化创意的高端定位之下,福建省石材业还积极探索“互联网+”时代下新的销售模式。

位于福建省南安市水头镇的“天下板仓”石材城,探索淘宝商城商业模式,构建全球石材产业互联网生态系统。

“天下板仓石材淘宝商城未来将改造现有传统石材市场、大板市场、石材门店,植入互联网,提供营销+电商、推广+全网营销支持等系统支持,建设覆盖全球1000个城市石材超市电商物联中心。”天下板仓总经理黄凯介绍说。

黄凯认为,“互联网+”不仅仅是互联网应用于某个传统行业,更加入了无所不在的计算、数据和文化艺术,才能造就出无所不在的创新。

以人为本,为民惠民,通过发展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成为福建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

“‘互联网+’推动了知识社会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点的创新2.0,引领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常态’。”省经信委原材料工业处处长张同珏说,贵州正大力发展大数据产业,石材产业也可以打造“石材云”。

“这次学习考察,是深受震撼、深受启发的过程,是观念升华、心灵激荡的过程,是压力增大、动力增强的过程。” 黔西南州安龙县副县长刘兴安说。

考察期间,正值广东、福建最热的时候,但学习考察的丰硕收获让成员们心潮澎湃。

考察组一致认为,“既开阔了视野,也感受到了差距。”“贵州要探索有效推进石材产业做大做强的措施和政策,引导企业向规模化、集团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着力加快石材产业转型升级。”“比较云浮和水头石材产业发展,既有异曲同工之处,也有微妙差异,两地都把石材产业做到了相当规模,在国内石材市场乃至国际具有重要影响。当地政府积极引导,通过石材产业带动了旅游、酒店、交通等产业发展,带动了就业,带来了人气。水头作为一个城镇,能够建成如此大气的石材市场,培育出如此多的石材龙头企业,通过与厦门大学等联手,培养和聚集了大量的专业人才,让人印象非常深刻。”

“真是不虚此行”,省经信委总工程师周仕飞十分感慨,“云浮和水头在没有资源的情况下,顺应市场需求,不断调整生产经营管理模式,政府积极引导激励,为我们尽快促进石材产业发展提供诸多可借鉴的经验。我们要认真总结和提炼,探索符合我省实际的石材发展道路,提出有效办法和措施。”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真经在手,信心百倍。依托资源优势,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贵州的石材产业步子将会迈得更加坚实。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