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新闻 » 正文

贫困县建牌坊,面子工程谁来买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4-20  来源:央视网  浏览次数:172
核心提示:临高县是个农业大县,由于全县不少乡村尚未脱贫致富,所以至今每年都要接受国家扶贫资金数千万元。
       临高县是个农业大县,由于全县不少乡村尚未脱贫致富,所以至今每年都要接受国家扶贫资金数千万元。和三亚海口以及博鳌等地相比,临高县是个财政资金紧张的地方。然而最近,临高人发现,县城边上突然竖起一排高大的建筑群。这些建筑物不是楼,不是房,而是一排1.7公里长的牌坊群。由石材建造的牌坊群占据了街道的一面。这么多牌坊是谁建的呢?

临高县副县长李波告诉记者:“一方面这个项目是先通过政府常务会审议,然后经过县委常委会决定以后,提交了我们的党代会,党代会和人大的全体会议审议通过,就是决定要做这个项目。”

笔者认为:众所周知,国家级贫困县是国家为帮助贫困地区设立的一种标准。贫困县戴着贫困的帽子,就可以使得“贫穷”在某种特定语境下“变身”,成为资源和财富的代名词。然而在某些地方、某些部门,贫困却成了利益的代名词,“闻着臭、吃着香”的贫困县帽子让一些领导干部将国家的惠民财物“别有他用”。

在某些领导干部眼里,贫穷不是贬义,而是国家政策的倾斜,资金的投入,自己的“坐享其成”。临高县是海南省国家级贫困县之一,每年都要接受国家扶贫资金数千万元。在国家明令禁止下,竟然投巨资花费1.3亿元修建1.7公里长的87座牌坊,成为临高县的一个独特的人造景观。然而从决策到开工,才不到两年时间。看来这个贫困县是“安于贫困”、“乐于贫困”,仰仗着国家政策的支持顶着贫困的帽子留着奢靡的作风。

在国家政治四风、清理违规建筑,全国上下厉行勤俭节约之时,该贫困县仍然顶风违纪,做出与国家精神、百姓民生相违背的行为,这样的奢靡之风如何与一个贫困县身份相匹配呢?那么谁又该为者贫困县里的豪华牌坊“买单”呢?

一些违规修建、损害党风政风、影响党和政府形象的行为大大减少,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得到广泛传播。但仍有一些部门“合理”利用紧缺资源,违法违纪消耗政府威信。因此,唯有严格规范扶贫资金,切实地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更多用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上,才能让改革成效显著。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