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新闻 » 正文

玉雕与影雕结合初探 --未来玉雕交流观点之五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4-08  浏览次数:145
核心提示:“影雕的雏形始于清代石雕圣手李周独创的“针黑白”工艺。至20世纪70年代,惠安石雕厂蒋友才等艺匠在美术界知名人士蒋清奇指导下加以发展创新,并把这一工艺定名为影雕。近年来又从黑白影雕发展为彩染影雕。多次被国家外交部选为贵重的外交礼品,并参加日本、新加坡、加拿大和西德等地的展览,被誉为‘不朽的艺术’。”
       “影雕的雏形始于清代石雕圣手李周独创的“针黑白”工艺。至20世纪70年代,惠安石雕厂蒋友才等艺匠在美术界知名人士蒋清奇指导下加以发展创新,并把这一工艺定名为影雕。近年来又从黑白影雕发展为彩染影雕。多次被国家外交部选为贵重的外交礼品,并参加日本、新加坡、加拿大和西德等地的展览,被誉为‘不朽的艺术’。”

        
影雕艺术家方士英先生作品

这么富有艺术化的创作方式,为什么不与玉雕结缘?

最早见识到在独山玉的设计上有影雕倾向的作品应是王玉敬、马全文等两位老师的部分作品。他们在处理独山玉黑色和花色部分时,经常会融入影雕类的技法。表现山石的体积。这种巧借的手法,丰富了独山玉在线刻领域的创作方式。也使作品的三维空间感得到了大幅的提升。给人很大启示。

去年与朋友们交流中提到,想在独山玉创作中更进一步地融入影雕技法的思路。朋友们都很支持。但同时感觉难度很大。问题的瓶颈在于独山玉有丰富的色彩,影雕基本是选在黑色石材上,针点是全面铺开。如果使用纯影雕的技术,会破坏掉独山玉丰富的色彩。那也就毫无意义可言了。

反复思考后,认为必需另辟捷径。既要做到保留独山玉丰富的色彩,又要体现出影雕艺术的魅力。那么就必需保留大面积空白,反复尝试后,决定采用计白当黑的中国书画处理原则---先读出大量要保留的空白处内函。这对创作者的眼力有较高的要求。

实践中,面对独山玉丰富的内涵。很难一下子弄明白它背后潜藏着哪些可能性主题。这方面,董学清老师天马行空的读色能力给人很大启示。在创作绿度母和白度母的时候,查阅了大量的宗教典籍,最后意外地捕捉到了绿度母脸上的一条天然泪痕,把它做为影雕的精彩章节去构建整个画面。使作品有了慈悲的宗教主题。后仓促交流出去未及拍照,仅余下白度母一件存有影像。

        

创新影雕试制作品:白度母

至此,影雕技法在独山玉中的植入初步得到解决。去年制作的另一件试制品做盘玩实验至今,细微部分仍还保持完好。相信使用的技法应该是比较合适了。

结语:

时值今日,我对试制出的效果仍持疑虑。与众友交流,大家却坚持认为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借读玉之力,简化影雕技法,体现一种近似油画的风格。使平面画面具备了立体效应。既不同于密不透风的影雕,也不同于工整的浮雕。单从视觉效果上讲,冲击力要强于浮雕,从天然色彩的保留上来讲,它又高于影雕。

       

创新影雕试制作品:地藏王

只是限于本人能力有限,才学浅陋,无力提高。且将此技公诸同好,有赖大家共同切磋,或某友有幸将此法发挥到极致。亦或做贻笑之谈。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