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地摊卖石头”
时至今日,仍有人想不通一件事:本身并不具备丰富石料资源的水头为何会成为世界级石材生产交易中心?而在上世纪90年代,刚刚涉足石材产业的水头人同样没能意料到今时的成绩,用几台切割机支撑的小作坊开始的简单加工贸易会成为往后“买卖全球”的重要交易中心。
“很多人原来都是做陶瓷生意,跑供销的。直到1992年左右才开始做石材,也就是家里随便装了2台机器,就开始切石材,完全没有什么规划。”一位从事石材相关工作的业界人士回忆道。
幸运的是,当时的石材属于政策保护产业,由此也缔造了完全的卖方市场,采购商拿着钱找上门来买石头,石材厂不并为销路发愁。
但粗放型的经营只是一时的机遇。1995年,国家开始对房地产进行调控,致使石材采购量下降,石材厂经营者真正意识到渠道建设,以及市场拓展的重要性,纷纷涌向全国拓展市场。由此,也促使石材产业实现从来料加工到自主研发的转变,并开始针对市场的需求研发一些附加值更高的产品,迎来了进一步的发展空间。
不过,直到1997年,水头的石材产业依旧处于粗放型的状态。在当时,水头毗邻的两个乡镇中,官桥镇是国内名气很响的粮食基地,石井镇的石材加工出口在南安也已独占鳌头多年。而水头由于产业处于发展和摸索的阶段,并未形成完善的产业链。而且,因为缺乏专业的市场和仓储基地,很多企业都将产品和荒料摆在国道两侧,在水头国道上形成了几公里长的“摆地摊卖石头”的奇观。
专业市场带动
为了改变现状,当时的水头镇政府对整个产业进行调研,并请专家前来会诊,总结出现有的优势:一、交通优势,水头地处福厦公路边,交通便捷;二、营销队伍优势,当时水头虽然没有自己成规模的支柱产业,但却有一群庞大的建材营销队伍分布在全国各地;三、水头人天生的爱拼敢赢和开拓创新的精神。
与此同时,产业的发展还需要专业市场的推动。东升石业行政部经理苏仲庆介绍:“当时整个产业很需要一个市场来带动。”
正是看到了这一发展需求,在东升石业还未正式成立前,公司股东便于1999年在水头兴建了闽南第一建材市场,随后又在2001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建设了240亩的荒料市场。自此,改变了整个水头石材产业“地摊销售”的面貌,进而带动整个产业的升级。从国内外汇集到水头的采购商开始有了一个可以集中挑选产品的地方,而荒料市场的出现不仅为水头本地石材企业解决了荒料仓储、交易的难题,更是为水头成为全国最大石材集散地奠定了基础。
随后,水头不同规模的石材交易市场和荒料市场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出现,如中国石材城精品石材展销中心、英良“五号仓库”等。这些专业市场的出现,使水头逐渐成为国内主要的石材贸易市场之一,也为历年的水头石材展奠定了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2000年,首届中国(南安)水头国际石材博览会的成功举办,帮助水头的石材产业全面对国内外市场进行对接、合作。在专业市场和国际展会的双重作用下,水头的石材产业开始迎来快速发展,涌现出诸如东升股份、华辉股份等一批本地知名企业。
走高端化路线
对于石材产业来说,资源与市场是推动产业前行的两极。近几年,受到欧美经济危机的影响以及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影响,泉州的石材产业受到不小的影响。石材企业一方面主动强化走出去的力度,到国内外知名石材资源地寻找优质石料;另一方面通过品牌的塑造和推广,全面推升市场的占有率和影响力。
其中,石料资源一直是泉州石材产业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本身泉州并不具备丰富的石材储量,只得从新疆等国内矿山聚集地乃至中东、非洲等国外资源产地获取。以溪石、万隆、东升等为代表的泉州知名石材企业就在国内外有着多座矿山,源源不断地提供资源。
而在近年来,由新东源牵头组建的远洋矿业有限公司,成功在土耳其获取多座矿山的所有权。远洋矿业董事长杨家强告诉记者:“如果我们的石材行业能够向上游延伸,掌握矿产资源,无论是以参股,控股,抱团投资的形式,都可以解决我们短期内的利润问题,增加我们的利润空间,同时从长期上看可以稳固我们在全球石材行业的中心地位。”
与此同时,泉州的石材产业也通过走高端、文创路线,进一步增强品牌影响力。英良石材打造的高端品牌“五号仓库”,就成为行业内的一个典型,并且开始尝试建设石材博物馆,从文化层面助推产业升级。“传统石材产业转型升级最终的归宿和方法就是讲文化,讲产业的文化、讲石材的文化。基于此,我们正在致力于打造全球第一个集地质学、人类学、现代艺术为一体综合性石材专业博物馆,打造一个最好玩的博物馆,打造一个可以带回家的博物馆,打造一个石材人自己的博物馆,讲述石材人自己的故事。”英良集团董事长刘良介绍说。
此外,泉州石材企业也正在从产品研发、服务转变等方面入手,全力拓展家装市场,实现从材料商到服务商的转变。卡斯维诺就推出了石砖产品来满足酒店等高端会所的需求,溪石集团则获得双一级施工资质,实现原料、施工一体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