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新闻 » 正文

“石器之乡”——安徽省石弓镇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6-04  浏览次数:735
核心提示:安徽省涡阳县石弓镇是名的“石器之乡”。提起石弓镇,很多懂行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当地的石雕艺术,而石雕的原材料大理石则来自于当地的石弓山。石弓“石雕”有着其鲜明的特色,他们以青色大理石为原料,融合独特的雕工技法,石雕产品惟妙惟肖。
       安徽省涡阳县石弓镇是名的“石器之乡”。提起石弓镇,很多懂行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当地的石雕艺术,而石雕的原材料大理石则来自于当地的石弓山。石弓“石雕”有着其鲜明的特色,他们以青色大理石为原料,融合独特的雕工技法,石雕产品惟妙惟肖。

  

石弓山海拔虽然只有70.5米,但却是方圆几百里内唯一一个盛产大理石的小山,石弓山的石头石质细腻、韧性强、无辐射。靠山吃山,居住在石弓山附近的人们开山凿石,做成石磙、石槽、碓头对外售卖,石弓山就成了当地百姓的摇钱树,人们又给这座山起了一个别致的名字——石磙山。

从祖辈们100多年前开始从事石雕工艺,第四代传承人王志超已经成为当地有名的石雕艺术家,石雕也在他的双手下有了质的改变。“老一辈都是加工石磙、石槽等生活用具,改革开放后人们生活好了,石头雕刻才慢慢升华成石雕艺术。”王志超说,让石雕成为一种文化符号是他追求的梦想。

说到与石雕的缘分,王志超最重要的机缘是来自于中学课本里的《卢沟桥狮子》。因为当时技术有限,王志超从未亲眼目睹过动物的石雕造型,当从书本上看到栩栩如生的狮子石雕时立刻就被吸引了,用石头雕刻出更美的造型则成了王志超年幼时的梦想。

梦想在石头上开花

为了让雕刻的作品惟妙惟肖,少年时期的王志超就喜欢观察身边各种小动物的体态和习性,甚至一边看一边模仿,回家后再将看到的各种场景用笔描绘出来。“好的石雕不是冷冰冰的石头,是有生命的,通过一眉一眼都能表现出来。”王志超说,每次接到客户定制模型后,除了选石材,揣摩模型的表情和心态也需花费很大功夫。

“先把大模样雕刻出来,再用电动磨光机、钻孔机和一些小工具仔细打磨,最后就是抛光清洗了。”王志超一边舞动着手中的工具精修石狮的眼睛,一边介绍着工具改进带来的好处。

王志超介绍,祖辈们的石头来源,都是靠双手从山上手凿肩挑,仅运石材到家就要半个月的时间。为了提高工艺水平,王志超就外出学习先进工艺,很快他发现浙江温岭的石雕艺人开山和切割石块,从来不用铳子、大锤和炸药,而是使用膨胀剂和吊车。他回家就把水泥膨化剂用到开山和切割石块上,这一下可让老人们大开眼界。

很快,除了改进选石工艺,在雕花设计上王志超也逐渐有了自己的风格。古今人物、石亭石塔、碑刻壁画……生硬冰冷的石头在王志超的手中开花升华。

用石雕镌刻历史记忆

“最初只是想传承父辈的手艺,当做谋生的技能,时间久了就越来越迷恋石头的魅力,想把石雕当做一种文化的符号延续。”王志超说,若追忆起人类对石头的利用,从几百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已经开始了,虽然当时对石头的运用仅限于打制石器,但足以证明石头蕴含的文化与历史。

“石痴”和“石呆”如今成了王志超最爱的代号,每次碰到自己感兴趣的石刻作品,他都会不眠不休地琢磨好几天。因为长时间用力,王志超的右手肌腱已经损伤,需要靠绷带和膏药减轻疼痛。

凭借着精良的工艺和对石雕的创新,王志超的石雕作品远销山东、江苏、上海等几个省市,甚至有人专程赶到他的作坊参观学习,希望重金购买其精心雕刻的作品。每次碰到前来探讨石雕技艺的朋友,王志超都会热情招待,这对于他来说意味着自己钟爱的石雕艺术又多了一个传承延续的希望。

“石雕的发展记录着历史的符号,是一本无字天书。”王志超说,自己的梦想是让更多人爱上石雕,把石雕艺术传承得更远更广。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