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协会资讯 » 正文

惠安新规划:将成为临港石材产业基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9-30  来源:安防展览网  浏览次数:356
核心提示: 9月24日,由交通运输部指导组建的中国智能交通产业联盟正式成立。据了解,该联盟由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牵头,由45家大型企业发起。联盟近期将开展合作式智能交通、车载信息服务与安全、智能公交、便携移动终端支持交通信息服务四个方面的标准化工作。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兴起,智能交通应用逐渐被看好,本文就智能交通产业现状及未来趋势进行探讨。
      9月24日,由交通运输部指导组建的中国智能交通产业联盟正式成立。据了解,该联盟由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牵头,由45家大型企业发起。联盟近期将开展合作式智能交通、车载信息服务与安全、智能公交、便携移动终端支持交通信息服务四个方面的标准化工作。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兴起,智能交通应用逐渐被看好,本文就智能交通产业现状及未来趋势进行探讨。
 
  智能交通:解决道路拥堵得力助手
 
  智能交通作为智慧城市整体构造中重要组成部份,对现代都市当中交通拥堵现象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交通安全、交通堵塞及环境污染是困扰当今交通领域的三大难题,尤其以交通安全问题最为严重。CMIC研究发现采用智能交通技术可以提高道路管理水平,每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可减少30%以上,并能提高交通工具的使用效率50%以上。为此,世界各发达国家竞相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进行大规模的智能交通技术研究试验。目前,很多发达国家已从对该系统的研究与测试转入全面部署阶段。
 
  同时,随着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GIS技术、3S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三种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交通信息的采集经历了从人工采集到单一的磁性检测器交通信息采集到多源的多种采集方式组合的交通信息采集的历史发展过程,同时国内外对交通信息处理研究的逐步深入,统计分析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数据融合技术、并行计算技术等逐步被应用于交通信息的处理中,使得交通信息的处理得到不断的发展和革新,更加满足ITS各子系统管理者、用户的需求。
 
  智能交通构建智慧城市脉络
 
  智能交通作为智慧城市发展重要的一块,如果发展得成熟,将会在最大程度软化城市的交通命脉,为促进城市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基础。而我国的智能交通行业从1995年开始起步,至今,已有17年的发展,从当初的学习国外技术,试点运营,到建成各级路网管理中心。不得不说在政府的支持下,智能交通得以快速的发展。而交通运输部在2012年7月发布了《交通运输行业智能交通发展战略(2012-2020年)》,这就为智能交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据统计,“十二五”时期铁路基建投资2.3万亿元,前两年已经完成近1万亿元,后三年仍需投资1.3万亿元;“十二五”末高速公路将达12万公里。目前通车里程是9.5万公里,再加上乡镇、建制村以及一些线路改造,“十二五”后三年公路投资规模在2.5万亿左右;“十二五”后三年,还有40多个机场、近百个港口深水泊位待建。如此算来,“十二五”后三年交通投资规模近4万亿元。
 
  智能交通发展至今,也逐步由当初的重IT硬件,发展到重信息技术的应用。面对大数据以及物联网的冲击应用,相信智能交通的发展将会更加智能,从而构建真正的智慧城市。
 
  各地大力推进智能交通网建设
 
  浙江电信助力智慧交通:据中国交通报报道,此前,浙江省交通运输厅与中国电信浙江公司签署《信息化战略合作协议》,围绕基础通信、行业应用、安全应急等领域开展全面深入合作,共同打造智慧交通,提升交通运输信息化水平。
 
  青岛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渗透进入物流行业,以及物流市场发展要求企业加速内部信息周转,专供物流企业、货运站发布物流供求信息的平台开始出现,山东省青岛市一大批中小物流企业利用信息技术网络平台,扩展了业务、壮大了规模,逐步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
 
  浙江“智慧高速”项目一期建成投入试运行:中国交通报记者此前从浙江省交通投资集团获悉,“智慧高速”项目一期建成投入试运行。
 
  据悉,目前“智慧高速”初步实现了高速公路部分运行数据采集、GIS信息服务展示、协同指挥调度、部分信息资源共享、公众出行服务5大功能。
 
  智能交通未来发展趋势
 
  智能交通的核心,在于解决城市道路拥堵和出行安全问题,提高城市承载能力和运行效率。研报认为,拥堵的核心在于城市通行能力增长有限(3%~5%)而需求增长过快(10%~15%);交通事故的核心在于出行者和驾驶者素质的提高跟不上城市化和机动车发展的进度。在传统手段无能为力或性价比过低时,智能交通迅速从幕后走到台前。
 
  从发展阶段角度,我国目前仍处于智能交通的初级阶段,需求主要来自增强政府的监管能力。推动因素主要来自于增强政府的监管能力,交通监控系统和集成交通指挥平台在这一阶段迎来需求的爆发和行业的快速增长。
 
  从行业格局角度,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智能交通行业偏“硬、偏、散”;。规模来看,美国、日本的智能交通行业收入分别达到1118亿和377亿美元,而我国不到380亿人民币。格局来看,海外较为集中,项目实施、软件和信息服务占60%~80%市场份额;我国仍以硬件投入为主,占比达到80%以上,并且非常分散,龙头企业整体份额低于1/4。
 
  从成长空间角度,预计十二五期间保持35%的增长,2015年后迎来量变向质变转换的关键阶段。研报预计2015年市场规纳以达到1000亿元人民币,城市智能交通板块年均增速达到35%。2015年后,随着信息基础设施和传感技术的完善,智能交通将开始向车路协作系统和出行者服务系统转型,并成为催生和带动物联网行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从经营风险角度,政府对企业的资金占用现象普遍,政府还款是关注重点。由于需求主要来自政府采购,强势的地位使得回款进度往往较慢,对企业的资金占用现象较为普遍。但从中短期的情况来看,研报认为政府还款风险仍然可控。
 
  从板块机会角度,建议关注视频监控和ITS智能交通系统集成业务。理由主要在于:1)把控住了核心客户端和核心产品端,需求增长快且盈利确定性强;2)市场份额集中趋势确立并且竞争格局相对健康,已经出现明确的领军企业。
 
  综合日美发展历程,我国的智能交通将走向何方参照美日经验,第一个10年提升ITS系统和车载系统的覆盖程度,第二个10年向车路集成系统探索和发展,第三个10年刚刚开始,核心在于进一步实现规模化和产业化,推动车联网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智能交通体系的出发点集中在为出行者的安全和效率服务,这与我国主要对政府服务有所区别。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