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区
水库的水成了牛奶
石碴堆积如山
电线非常危险
庐山区海会镇盛产花岗石,有6家外地人经营的石材加工厂,无证经营达10年之久,粉尘、污水、石浆、石碴将当地的河流、稻田、水库改变为“石浆河”和“堰塞湖”,使当地村民的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加上通宵达旦的石材加工噪声,更是让当地村民苦不堪言,从而引发了当地村民联名投诉。
A 村民投诉:多家石材厂生产让村民苦不堪言
“我们小时候,经常和小伙伴在这一带放牛,夏天在水库里游泳,妇女们在河边洗衣服,男子在河边挑水浇庄稼,如今,这诗画般的情景不复存在,小河变成了‘石浆河’,水库变成了‘堰塞湖’……”日前,庐山区海会镇海会村南头桥自然村的多名村民向本报记者反映,当地的稻田、水库、河流被多家石材加工厂污染。
村民陈德华告诉记者,他们村庄距离海会镇政府只有一公里的路程,村庄原本山清水秀、风光旖旎。然而,由于附近的几个小山场盛产各种花岗石,10年前,村民陈建华不顾全体村民的反对,将整个石头山承包下来,然后分包给6家由福建人办的石材加工厂。过度的开采和无序的生产,对当地村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自从开了这些石材厂以来,村民就再也不敢到河里挑水喝了,也不再有人到河里洗衣服,灌溉庄稼也很少用河里的水。”得知记者来了解河水污染的情况后,一位姓胡的村民长叹了一口气,“一条好好的清水河,现在变成‘石浆河’,河水就像牛奶一样白,真吓人!”
B 记者目击:农田水库河流成了“石浆河”、“堰塞湖”
记者行走在九星公路海会镇路段,空气格外新鲜。当车子靠近海会镇海会村附近时,却看见石材厂一家紧挨着一家,切割石材的噪声喧天、灰尘漫天,镇内的一条小河沟,流水呈灰白色。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村民反映的石材山名叫西牛塘,与村庄仅隔了这条环山公路,山脚下密布着6家石材厂。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些石材厂随意排放废石浆、石碴,使附近小河变成了乳白色的“石浆河”。
随后,记者登上西牛塘山顶,发现山顶上到处堆放着石材废料。低垂的电线就在地面上穿行,十分危险。
站在山顶往下看,记者发现山脚下的大片农田早已被排放的污水、石浆、石碴冲积,有的农田早已被石碴堆成山丘,右边山脚下有一座水库,当地人叫西牛塘水库,水库里的水早就成了乳白色的“牛奶”,靠近山脚的地方,被石碴冲积成“堰塞湖”,多处排水沟渠成了“石浆河”。与对面的秀美景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C 业主承认:所有石材厂几乎都是在无证经营
从西牛塘山顶下山,记者随意走进附近的两家石材厂。看到手拿相机的记者,一些工人面对记者的提问一言不发,几名附近的村民,却没有那么遮遮掩掩。
“原来这个地方确实是非常漂亮的,有山有水,山清水秀。现在已经被破坏得不成样子了!”一名当地村民是这样向记者表达自己的观点。
当记者询问几名工人,这些石材加工厂是否办了证,他们只是摇着头,有的工人干脆走开,生怕“漏”了嘴。
得知记者在采访,一名村民特地赶到现场告诉记者,石材加工厂割石噪声扰民和环境污染的现象由来已久。大量生产加工石材,却没有排污措施,给环境带来污染,当地居民多次向相关部门反映此事,却一直“无人问津”。
南头桥一名姓陈的男子向记者抱怨说:“这些石材加工厂都是无证经营,搞得路面损坏,下雨天打滑,晴天石灰粉乱飞,常年积水,附近居民都没办法开窗户,整天吸着磨出的灰,健康受到很大影响,希望相关部门能解决一下。”
记者走进一家名为“磊鑫”的石材厂。该厂一间简陋的办公室内,记者看到该办公室的墙壁上只悬挂了工商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没看到环保部门颁发的相关证照。
一名带着福建口音的中年男子向记者走来坦承:“我们这些石材加工厂想办证照齐全是不可能的,首先是环评难通过,可以说这里所有的石材加工厂都是无证经营。”
D 区环保局:所有石材厂都没有通过环评手续
记者在了解相关情况后,与庐山区环保局取得联系。接到记者的电话后,庐山区环保局监察大队的钟大队长带领一名工作人员很快赶到了现场。钟大队长告诉记者,这6家石材厂全部都没有通过环评手续,早在2011年,他们就向庐山区政府报告,要求关停这些石材加工厂,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关停。
“主要是涉及到石材加工厂的搬迁、补偿等多方面的因素。为了关停这些石材加工厂,今年4月7日、8日,我们接连两天召开听证会,专门就这些石材加工厂搬迁问题进行听证;4月18日,区政府也下达了停产通知,但他们仍然在生产!”钟大队长说。
随后,钟大队长当记者的面要求几家石材加工厂暂停生产,他们都表示同意。然而,两个小时后,记者杀了一个“回马枪”,发现各个加工厂仍然灯火通明,机器隆隆。
庐山区海会镇石材企业依法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一名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石材加工厂没有经过环保部门批准,擅自进行石材生产加工,生产期间污染严重,在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目前已对海会镇五里洲附近的20家石材加工厂进行了关停,这6家石材加工厂也准备着手关停。
这6家石材加工厂何时关停,记者将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