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笔者在岳西县头陀镇采访,住在头陀饭店。隔壁房间住的几位四川商人引起笔者的注意。因为头陀是岳西一个边远的深山镇,笔者几年前来这里时,还很少有外省的客人来此。问起店老板,老板笑道:“你还在翻看哪年的老黄历啊,这几年,头陀的石材业兴起,引来了五湖四海的石材商。”
在与四川客攀谈中得知,每年外来的石材商要从头陀运走近30万平方米的成品石板材,销往全国各地。头陀产品的优质石材“岳西黑”是石中上品,墨黑中闪着点点金星,煞是美丽,在外特别畅销。来自四川雅安市的毛芝华先生告诉笔者,他销售头陀石板材已经5年了,仅销售额就达80万元,这次,他又是来等货的。
穷山村崛起小洋楼
3月16日,笔者在刘卫东副镇长的陪同下,来到该镇石材主产区———和平村。和平村离镇政府有15公里,是头陀镇最偏远的山村,曾经也是该镇最穷的村。路上,刘卫东说起了一段往事,大呼隆时期,为解决和平村的吃粮问题,国家曾决定花三个10万,即投入10万个劳力,10万斤粮食,10万块钱,在和平村改河造田。大批民工入驻和平,谁料,一锄头下去,尽是乌黑的花岗石。造田计划只好搁浅,留下一个半拉子工程。所以,粮食经济占主体的年代,满山石头的和平村是个“鬼见愁”的地方。
而现在的和平村却是另外一番景象:炮声隆隆,机器轰鸣,一幢幢设计精美的小洋楼依山傍水。和平村的刘支书介绍,全村484口人125户,已有65户住上了钢混结构的小洋楼。是石材业的兴起,富了和平村,从根本上改变了和平人的命运。
村民项至德家有6口人生活,1998年,项家请了几个民工,在自己家的矿山上开了两个塘口,开采石板材。每年能开采出200立方米的石材,这些石料能卖12至13万元。问项,他家在当地算不算富户,项说,只能算上中等。2000年,项家拆掉土坯房,花10万元盖了一幢上下两层的小洋楼。走进项家看一看,房子装修的比城里人都豪华。
蕴藏量与每年开采能力
刘支书介绍,全村绝大部分劳力都从事石材行业,村外、镇外还有200多人在和平村从事石材业。全村有20多支采石队,每年开采的石料总量大约1500立方米,这些大都是卖给村外其他石材厂加工;另外,本村有5台锯组,每年可以生产成品石板材6至7万平方米;全镇有17辆汽车在和平村从事石料和成品石材的运输;石材业还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平村如今有了第一家自己的饭店,头陀镇的餐饮服务行业也因石材业的兴起而兴起。和平村的石材业每年的综合产值达500万元,和平村人均单项石材收入达1500元。
刘卫东副镇长说,几年前,镇上专门从南京请来地质专家来勘测,结果显示,以和平村为中心的花岗岩矿藏带总蕴藏量达2.4亿立方米,现在可开采的有一亿立方米。
每年近500万元的综合产值,人均1500多元的单项石材收入,对只有484口人的和平村来说,已经是相当不错的了,但年1500立方米的开采能力相对于2.4亿立方米的蕴藏量而言,又显得何其不足!这里是满山的“乌金”,但现在热热闹闹的开采,充其量只不过像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孩子,面对浩瀚无边的大海,捡到几颗漂亮的贝壳。
头陀镇石材盼“知音”
笔者问刘支书,这几年有没有外商来此投资。刘说,有来谈的,但也没有谈成,主要是对方考虑大机器进不来,另外,电价较高也是一个因素。还有,就是这地方偏僻,很多投资商不知道。其实,镇上、村里对外来投资者的政策是相当优惠的。我们知道,凭自己的力量,根本开采不了那么多矿山。放在山上就是石头,开采出来就是钱。我们打心眼里欢迎有识之士来投资、发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