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新闻 » 正文

烟台长岛艺人雕“龙”砚 31条巨龙盘四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1-12  来源:水母网  浏览次数:226
核心提示: 1978年,故宫博物院里珍藏了一方清代雍正皇帝御用的金星雪浪砚,引起了一位日本客商的浓厚兴趣。他随即向有关部门申请,从我国进口这一珍贵的砚台。加工任务从北京到山东,一级级落实,最终到了长岛。面对这笔来自海外的订单,整个长岛却没人敢接———手艺失传了。


      水母网1月12日讯(YMG记者 刘军 摄影报道)  日前,一款名为“中国魂砚”的砚台在长岛对外展出,中间墨池为一个中国版图,艺人王守双在四周共雕了31条巨龙。雕工精细,
龙形惟妙惟肖,各具风格。有趣的是,这方砚台刚露面时,有10位砚台爱好者,趴在地上数了半天,也没数对31条龙来。

    “小龙”艺人偏爱龙

    72岁的王守双,属相是蛇,有人问及,他都说是“小龙”。“从小听长辈们说了许多关于‘龙’的传说,对龙有着特别的偏爱。”王守双说。

    砣矶砚,因材质稀少、成砚工艺复杂而弥足珍贵。长岛是砣矶砚惟一的材料出产地,而王守双是长岛知名的砚石开采、加工艺人。说起这方“中国魂砚”,王守双告诉记者,早在2008年就取得了砣矶石,为了不浪费石材,一直没敢下笔勾勒造型。去年上半年,他听《中华魂》这首歌曲时,灵光闪现,决定以此为基调雕刻砚台。

    “构图时,根据石材的纹理,设计了31条龙的形象,象征中国31个省、直辖市。这31条龙就盘桓在中国版图四周。”王守双介绍说,这款砚台前前后后,总共雕刻了近8个月才完工。这方砚台长70厘米,高66厘米,重达近100公斤。由于石质极润,纹理妍丽,金星映日泛光,所以一现世,就被买家盯上了。“出什么价码的都有,江西一位商人打算出价30万收购这方砚台。由于这个作品付出太多精力,即使这个价码也没舍得出手。”王守双说。

    令王守双没想到的是,这方砚台为他的工作室引来众多参观者。他介绍说,“有不少来长岛的游人听说后,都赶来看看这方‘中国魂砚’。不少砚台爱好者喜欢趴在砚台旁数龙,只是数对的还真不多。”

   


    造船匠摆弄石头30年

    王守双走上砣矶砚之路颇具传奇。

    1978年,故宫博物院里珍藏了一方清代雍正皇帝御用的金星雪浪砚,引起了一位日本客商的浓厚兴趣。他随即向有关部门申请,从我国进口这一珍贵的砚台。加工任务从北京到山东,一级级落实,最终到了长岛。面对这笔来自海外的订单,整个长岛却没人敢接———手艺失传了。

    当时的长岛县砣矶公社革委会主任王国喜是个不认输的人,他找到正在村里的造船匠王守双,希望这位从小就舞文弄墨的年轻人,能把制砚手艺恢复起来。

    有基础,肯用心,悟性高,成才不是难题。仅用了1年的学习试验,王守双掌握了失传半个多世纪的制砚手艺,制出了解放后长岛的第一方金星雪浪砚。日本客商乐呵呵地走了,王守双也就成了专业制砚的艺人。

    为提高技艺,从小喜欢书法绘画的王守双,开始根据不同的砚石材料,把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龙、凤、山、竹刻上砚台,二龙戏珠、龙凤呈祥、鲤鱼跳龙门等,一块块寻常石头,在王守双的手里魔术般地成了精美工艺品。

    1985年,著名书法家舒同先生来长岛,王守双连夜刻制了一方“二龙戏珠”砚,舒同先生见状啧啧称道,爱不释手。

    拯救濒危却遇“才缺”

    为使手艺能有传承,王守双在砣矶岛镇成立了工艺美术社,开始批量制作金星雪浪砚。近30年间,岛的砣矶砚已出产了5000多方。数字看似挺大,其实由于分散全球各地,手有砣矶砚的人实属幸运儿。“越往后,砣矶石越来越少,想寻找一块制砚石材,变得十分艰难。加之成砚工艺复杂,砣矶砚的世品变得十分罕见。”在讲述选材难时,令王守双备感痛心的是“人才缺”。

    “七八十年代时,岛上有16个制砚工人。现在,除了我和40岁出头的乔旭玲两人,岛上已没有人愿意摆弄石头了。”王守双说,制砚是一门很艰苦的手艺,一般人要掌握选料这一门技术都很难。

    说起石头,王守双脸色再次凝重。能制作金星雪浪砚的石材,一要“润”,青黑的色泽越深越润越好;二要“光滑”,不能有瑕疵和裂纹;三要有“雪浪纹”、“金晕儿”、“银晕儿”等特殊晕纹。只有三大条件皆备,才能算得上好的砚石料。“这些经验,没有十年、二十年经验积累,肯定不行。”王守双说,今后一段时间,看书雕刻的时间可能不多,主要是选料和育才。希望这门手艺不要在他的手里成为绝唱。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