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松花石撑起一个产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1-12  浏览次数:243
核心提示: 中国文化报驻吉林记者常雅维:吉林省白山市,一个普通的北方小城,由于发现了埋藏地下8亿年至10亿年的松花石,进而发展成为一项富民的文化产业,受益一方百姓。
       中国文化报驻吉林记者常雅维:吉林省白山市,一个普通的北方小城,由于发现了埋藏地下8亿年至10亿年的松花石,进而发展成为一项富民的文化产业,受益一方百姓。从2008年到2011年,在短短的几年间,白山市松花石产品相关企业达到600多家,年生产能力突破11万件,产值达亿元,从业人员近万人。近日,记者来到松花石主产地白山市江源区进行采访,了解到这一产业的形成过程。
    “看一年”和“干一年”
    1979年,地质工作者在长白山区浑江岸边发现了松花石,之后又找到清代采石场。经考证,该地的松花石质地细密、色彩斑斓,既是天然奇石又是清朝乾隆年间皇家御用砚台的石料。
    能不能运用这个天赐资源,将其开发成为万民受益的文化产业?2008年底,白山市江源区委书记李宇忠刚一上任,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有人劝他说:“您刚来,看一年再说吧。”可李宇忠等不及了,带着领导班子赴辽宁、山东、安徽、河北、天津、北京等进行实地考察,对观赏石产业及市场开发情况进行了反复论证,最后提出“打造城市名片、兴建富民产业”的目标,决定将白山市江源区建设成为长白山奇石及松花石产品的集散地。
    2008年9月,投资500万元,占地2000平方米,集展览、销售、交流于一体的“中国松花石艺术馆”在江源区建成开放。之后,2010年7月,总投资1800多万元、建筑面积7700多平方米的“中国松花石博物馆”在江源区建成开馆。3年间,江源区累计投入资金3亿多元,构建起“两馆、一城、一场、一园区”松花石文化产业平台体系。
    从“打品牌”到“创效益”
    坐落在江源区的“中国松花石博物馆”是我国唯一一座以松花石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馆内分为松花石、松花砚和松花石文化产业发展3个展厅,展示了松花石从自然形成、矿脉分布、颜色、物理指标,到清代三朝帝王御用砚台仿品,以及松花石文化产业发展的全过程。
    记者了解到,作为招商引资项目,福建商人苏忠龙在江源区投资兴建了“中国松花石艺术馆”和潜龙砚坊,销售松花石产品共计6类100余种。目前,白山市还在江源区推进吉林乾嘉投资有限公司10亿元的松花石文化产业园区项目。
    自2008年至2011年,白山市已在江源区连续举办了3届松花石文化节和中国江源·长白山奇石博览会。其中,2009年9月,第二届松花石文化节暨首届中国江源·长白山奇石博览会参展人数10多万人次。2011年7月,为期8天的第三届中国江源·长白山奇石暨松花石产品博览会上,共有16个项目签约,总投资超过54亿元。
    让百姓受益是最大效益
    短短几年间,白山市江源区的松花石产业得以迅速发展,当地老百姓也得到了实惠。已退休4年的姜维贵,早在十几年前就开始收藏松花石,近3年开始经营松花石。他说:“退休了,又有了新的事业,而且有品位、有钱赚。”
    在白山市聚缘松花石艺术技能培训部,记者与不到40岁的刘建刚攀谈起来。他是纺织厂下岗职工,在这里学习不到一年,已经能够熟练掌握电脑雕刻、超声波等高科技操作技能。他说:“政府免费培训我们,我在这里又找到了新的工作,后半生就干这个了。”18岁的付景钰家住农村,刚刚开始学习素描,当他看到许多邻居因松花石发了家,不仅盖了新房,有的还在城里开了石馆,便来到城里,想扎扎实实学两年,以后自己当老板。
    李宇忠告诉记者,越来越多的百姓成为这项文化产业的主体经营者、参与者和受益者。“发展松花石产业,能让一方百姓受益就是最大的效益。”李宇忠说。
    据介绍,江源区先后荣获“中国松花石之乡”“中国观赏石之乡”称号。2010年,江源“长白山奇石文化城”被吉林省政府列为第一批“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吉林省长白山松花石研究会也落户在江源区,并在全省7个地区设立了分会,会员总数超过千人。2011年2月,江源松花石、松花砚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