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企业为了减少前期投入,大都采取“放大炮、挖山脚”的原始作业方式开采,大量被炸碎的石材无法用于加工规格板材,只能用来当作工业填充物——超细重钙粉的生产原料,或者干脆被丢弃,使得石料的利用率只有百分之几,资源浪费巨大。加上由于矿山开采企业进入门槛低,造成企业规模小,且长期以来矿山投入不足,开采方法与技术装备水平不高,导致当前石材矿山企业的规模、技术水平和分布呈现“小、土、散、乱”的特点,与我国石材工业的发展极不协调,粗放型加工导致石材资源和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由于企业数量多、分布散、规模小,从而导致缺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同时,当前石材产品缺乏差异性,石材产品权益意识薄弱,互相模仿、恶性价格竞争情况严重,低价竞销情况突出。长期以来,我国石材企业缺乏积累和自我发展的能力,结构不合理,管理比较粗放,只是在国内外经济拉动幅度大的时候,经济效益才比较好,但靠自身实现效益的能力较弱。同时,长期以来,我国石材企业的出口追求的是以量取胜,目标是多出口,只要能进入国际市场,不管赢利与否,皆大欢喜。这种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在国际石材市场看好的时候出口增长,在市场行情不好的时候,也照样可以增长,其结果就是付出效益的沉重代价。
就目前我国石材出口的现实来看,国内石材企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外贸强势不减,但存在的问题也应引起石材企业的重视。国内的出口企业中大部分企业采取粗放式竞争,各自为政,靠拼价格、拼数量、拼优惠条件来扩大对外贸易,导致低价竞争,形成出口量上升,经济效益下降的不利局面。主要是因为缺乏有效的行业引导和协调,造成产品需求信息不灵,价格上恶性竞争,自相残杀;这种行业协调性差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造成“丰产不丰收”现象。低价竞争导致了中国石材出口效益不佳。近年来,中国石材出口金额增长率远小于出口数量增长率。有人测算,中国石材出口价值增速落后于数量增速达5.1个百分点。
许多主要品种陷入了出口越多,获益越少的怪圈。出口产品价格偏低,利润空间小,部分企业的出口利润是靠出口退税等优惠政策实现的。近5年来一般石材企业的销售利润都比较低下,多数企业产品的出口处在维持性的经营中,缺乏利润支撑,加上消耗高等因素也加大了产品出口成本。虽然从近年来看我国石材业发展势头良好,但是从中国石材业面临的宏观经济环境来看,电荒、地荒、民工荒以及环保、原材料、政府服务成本的增加,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石材正处在一个要素成本急剧上升的阶段,加之石材企业全球化的竞争日益加剧,导致石材微利时代随之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