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挲
在中国篆刻艺术的发展历程中,石头是最为关键的材料。自从元代王冕用花乳石刻印起,历代文人雅士便开始在石头上自篆自刻,篆刻骤然兴起,发展成一门独立的篆刻艺术,并形成各种流派。篆刻印章是中国文人雅士和收藏家所青睐之物。石头通灵性,石头如君子,往往一方好的石头加上优秀篆刻家的雕刻达到完美结合,成为传世珍宝。在众多的篆刻用石中,最受篆刻家喜爱的算是中国“四大印石”,即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巴林石。
寿山石
石材分布在福州市北郊与连江、罗源交界处的“金三角”地带。若以矿脉走向,又可分为高山、旗山、月洋三系。
寿山石以其色彩绚烂的“天姿国色”打动人心。寿山石色彩走向及浓度深浅变幻莫测。紫者明艳,绿者悦目,红者热烈而华贵,黑者肃穆而神秘,白色素雅而别致。一石多色的五彩石常是绮丽绚烂,令人心醉神迷。
因为寿山矿区开采得早,旧说的“田坑、水坑、山坑”,就是指在此矿区的田底、水涧、山洞开采的矿石,经过多年的采掘,涌现的品种达百多种。
在寿山石中,有一种“石中之王”——田黄。因为产于田底,又多现黄色,故称为田坑石或田黄。田石以色泽分类,一般可分为黄田、红田、白田、灰田、黑田和花田等。
青田石
产于浙江省青田县。色彩丰富,花纹奇特。以叶蜡石为主,显蜡状,油脂、玻璃光泽,有无透明、微透明至半透明的,质地坚密细致,是中国篆刻用石最早的石种。据专家统计,青田石共分有10大类108种,以“封门”为上品,微透明而淡青略带黄者称封门青。另外,晶莹如玉,照之璨如灯辉,半透明者称灯光冻;色如幽兰,明润纯净,通灵微透者称兰花青。由于封门青的矿脉细,量之奇少,色之高雅,质之温润,性之“中庸”,是所有印石中最宜受刀之石,广为篆刻家所青睐。封门青象征隐逸淡泊,尤为文人雅士所好,被称为“石中之君子”。
昌化石
因产于浙江临安昌化而得名。昌化石石质相对多砂,一般都较寿山石、青田石稍硬,而在昌化石中的鸡血石,因它的颜色像鸡血一样鲜红,人们俗称鸡血石。它是石中精华,具有鲜红艳丽、晶莹剔透的特点,历来跟玛瑙、翡翠、钻石一样被人们所珍视,被誉为中华国宝。鸡血石的发现与开采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我国最早发现的鸡血石是浙江昌化玉岩山鸡血石。据考证,鸡血石的开采始于明代,而盛名于清代,康熙、乾隆、嘉庆等皇帝十分赏识昌化鸡血石,将其作为宝玺的章料。后来又发现了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的巴林鸡血石。上世纪90年代又在陕西、甘肃、四川、湖南、云南等地发现了鸡血石。昌化“鸡血”、寿山“田黄”、青田“封门”合称“印石三宝”。
巴林石
巴林矿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的巴林右旗大板镇西北,雅玛吐山北面的大小化石山一带。巴林石学名叶蜡石。巴林石早在1000多年前就已发现,并作为贡品进奉朝廷,被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称为“天赐之石”。巴林石质细腻,湿润柔和,软硬适中,最适于篆刻印章或雕刻各类精细工艺品,为上乘石料。
巴林福黄石质透明而柔和,坚而不脆,色泽纯黄无瑕,集细、洁、润、腻、温、凝六大要素于一身,金石界素有“一寸福黄三寸金”之说;巴林石中的鸡血石,有“草原瑰宝”之美誉,温润脆爽,软硬适中,宜于镌刻,是石中妙品,令人在玩赏之余不禁产生丰富遐想,感叹大自然造物的神奇。有人称巴林极品石是集“寿山田黄”之尊,融“昌化鸡血石”之艳,蕴“青田封门青”之雅的印坛奇葩。
本文未经大中华石材商《www.stone128.com》证实,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