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水头一处山体,因石材开采遭严重破坏。
泉州石材开采历史悠久,不少地方遗留大石窟,安全隐患不少。据悉,这些大石窟大多是饰面石材矿山开采造成的,相关部门有何举措防止出现新石窟?面对新政策,石材企业如何转型升级?各地整治非法采石的情况怎样?昨日,记者多方采访了解真实情况。
政策 2015年前整体退出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废弃石窟远超600多个,主要集中在沿海的晋江、石狮、惠安、南安等地,大多是早年无序、过度开采遗留下来的。
市国土资源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由于饰面石材矿山开采对环境破坏严重,安全隐患大,按照市政府的要求,在2015年前将全部关闭所有饰面石材矿山,实现整体退出。目前,除惠安、泉港、南安有少量采矿许可证未到期的矿山外,其他县(市、区)的饰面石材开采全行业退出。去年,泉州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矿山生态治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建筑石料矿山实行“统一规划,集中开采、规模开采、成片治理”的办法,做到开采一片,整治一片,利用一片。2012年,晋江市整体退出石材开采业;2013年,德化县、泉州台商投资区整体退出石材开采业;2015年,泉港区、南安市、惠安县将整体退出石材开采业。
目前,泉州严格控制饰面石材矿山的审批发证,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均不得新批准设置饰面石材矿山,饰面石材矿山采矿许可证期满后不予办理延续登记。对不符合全市布局的建筑石料矿山,其采矿许可证期满后不予办理延续登记,超出全市布局控制范围和数量指标的建筑石料矿山,不予办理审批手续。
企业 采矿证未到期 缴纳治理保证金
针对新举措,一些市民提出,少量采矿许可证未到期的企业,会不会在2015年之前无节制开发,从而形成新的石窟?对此,市国土局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全市所有矿山(不含5个地热、矿泉水企业)均已编制矿山生态恢复治理方案,并按规定标准和合同约定缴交生态恢复治理保证金。期间,主管部门还将强化矿山企业环保主体责任的落实,督促矿山企业按照《矿山生态恢复治理方案》年度治理计划分步实施治理。
到目前为止,全市约30%的矿山企业实行边开采、边治理;强化矿山企业生态治理监督检查。相关部门将矿山生态恢复治理方案实施情况、矿山生态恢复治理保证金缴纳情况、矿山企业实行边开采、边治理情况作为年度检查的主要指标进行监管,对不认真实施矿山生态恢复治理方案和未实行边开采、边治理的,督促企业加以整改;对欠缴矿山生态恢复治理保证金的,年检不予通过。
影响 生产成本增加 企业转型升级
相关政策的出台,给泉州石材行业带来哪些影响?泉州石业商会首席副会长、泉州豪翔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蒋细宗认为,对石材开采行业实行集体退出,虽然能减少石窟的形成,但也给整个石材行业带来重大的影响。早年石材开采业确实存在无序开采的混乱局面,导致不少地区青山挂白,满目疮痍,严重污染当地的生态环境。他认为矿产资源不可多得,应该实行有序、节约型的开采。
早在前两年,安溪、晋江等地实行石材业整体退出转型,关闭了一大批的矿山和石材企业。不少石材本身就是依托矿山生存,为此部分企业选择外迁到湖南、广东、辽宁等地。目前,泉州多数石材加工企业从省外或国外进口石材原材料,但成本增加许多,导致不少石材企业在市场上失去竞争力。不过,为了谋求更长远的发展,一些大型的石材企业转变经营方式,开始走转型升级的道路。通过引进高科技机械化加工设备,提高石材加工的科技含量,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减少企业用工成本,同时走品牌化经营道路,一些企业也慢慢走出政策的影响。
现状 非法采石仍存在 打击力度待加强
相关部门不断加大对矿山开采的门槛,推出的举措也更加严厉,然而,仍有不少市民担心,不法分子抵挡不了利益的诱惑,进行非法采石,破坏环境,形成新石窟。部门打击力度有待加强。
目前,各地是否还存在非法采石的行为?去年,泉州台商投资区国土部门曾对相关无证矿山进行查处整治。至今,仍有部分不法分子铤而走险,继续非法采矿。今年国庆期间,当地有关部门开展专项行动,对一些无证矿山进行取缔。在该区张坂镇一带,仍然存在不少采矿留下的大型石窟。
而在晋江永和镇,该镇分管矿山的一名赖姓负责人表示,2012年,晋江市整体退出石材开采业,今年以来,相关部门不断加大对非法采石的打击力度,组织人员24小时巡查。从目前情况看,非法采石的情况得到较好遏制,但仍有非法采石的情况发生。
今年7月底,记者暗访到南安水头仁福村下埕自然村一处山头竟藏匿9处非法采石点,随后,南安国土、公安、安办、电力等部门出动50多名执法人员开展联合行动,对这些非法采石点进行打击、取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