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企业新闻 » 正文

“我只是个打石头的”-王经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1-03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浏览次数:264
核心提示: 由福建泉州洛阳江的入海口蜿蜒东去,有一座600多年的古城屹立在海边——惠安县崇武镇,中国仅存的最完整的石头城。在这里,石头是城墙,是亭台,是窗棂门柱,是世俗礼法,也是代代相传的“手艺活”。在惠安县,有10.3万的石雕从业人员,每年为当地创收超过100亿元,他们当中不乏能工巧匠、工艺大师,作品遍布世界各地。
 
 
王经民为台湾桃园埔心福隆宫制作的盘龙柱石雕。
 
 
王经民(右)向本报记者讲解自己的作品
 
由福建泉州洛阳江的入海口蜿蜒东去,有一座600多年的古城屹立在海边——惠安县崇武镇,中国仅存的最完整的石头城。在这里,石头是城墙,是亭台,是窗棂门柱,是世俗礼法,也是代代相传的“手艺活”。在惠安县,有10.3万的石雕从业人员,每年为当地创收超过100亿元,他们当中不乏能工巧匠、工艺大师,作品遍布世界各地。
 
“我只是个打石头的”
 
隆冬时节初见台属王经民,外表高高瘦瘦,说话时总是笑呵呵的,一双手比正常人粗糙,因为长年凿石雕石,指关节已然变形。别人称呼他为“大师”时,他总是谦逊地说:“我只是个打石头的。”
 
作为惠安石雕界的佼佼者,王经民的家族可是颇有来头。父亲是著名石雕工艺师、影雕创始人之一的王清标,曾代表惠安工匠参加过毛主席纪念堂的建设,祖父王全春则是名满闽南的古建筑木雕名匠,与“闽南第一木雕大师”王益顺同宗。
 
王经民从小对雕刻艺术充满热爱。他13岁师从父亲,18岁成师,28岁创办自己的工艺厂,先后被评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惠安石雕”传承人、福建省高级工艺美术大师、中国乡村民间青年工艺美术大师。
 
在他的作品陈列室里,记者看到,不管是商周的禽兽面纹,秦汉的功臣烈女、神仙百戏,隋唐的莲纹卷草、佛道器物,宋元的农商世态、灵怪传说,明清的龙凤祥瑞、戏文博古,还是现实题材的中国魂、惠安女等,在王经民的手中,无限舒展,凭心任性,形神兼备,富于蕴涵。
 
直到今天,王经民还常常因为构思创作,忘我地投入,有时被香烟烫到手都无察觉。
 
在摆满自己作品的展厅中,王经民指给我们看他最喜欢的《听箫对月圆》作品:在一块半个平方米大小的石头上,运用天然纹理表现一阵微风拂过,静谧的树下是两个吹箫的少女,少女身后是以镂空圆形表现的一轮明月,构思精巧,雕刻细腻,意趣盎然。说到得意处,不禁喜形于色。记者问:这件作品舍不舍得出手?他不假思索地答道:“舍不得。没有百八十万我根本不会考虑。”
 
“雕刻始终是空间的艺术,惠安石雕的魅力在于引虚入实,使实被虚穿透,从而融入空间之中,产生虚实相生,虚实互补的效果。”对于艺术,王经民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和历史上的传统艺人相比,现代民间工艺人技巧在降低,艺术造诣却在提高,实际上是一种进步。
 
“神雕”大侠享誉海峡对岸
 
惠安雕刻艺术主要体现在寺庙、宗祠、牌坊、古桥、民居和陵园等建筑上。近些年,海峡对岸佛教、道教的中兴也“纵容”了艺术家的逸致才情。一身好功夫的王经民如沐春风,似饮太和,让海峡对岸的“神仙”也难以忘记。
 
在台湾,王经民有相当高的知名度,被宗教界誉为“神雕”。他的多件作品被收藏在台南郑成功博物馆、台北市宗教博物馆。台北松山慈佑宫、台南慈济宫、桃园福隆宫、台北关渡宫、云林镇安宫、北港武德宫里都能看到他的作品。不管是栏杆、窗饰、石堵、门柱、照壁,或者是大型雕塑,现在都成为那些建筑里令人惊叹的艺术品。
 
而说起与台北慈佑宫的一段缘,至今仍是王经民最珍贵的回忆。早在2004年,他承接了台湾岛内的一个雕刻工程,却不知为何处所用,直到不久后因缘际会到了慈佑宫,才赫然发现原来竟是自己的作品。“当时的那种惊喜,我久久无法忘怀。”王经民告诉记者。
 
缘于海峡两岸血浓于水的亲缘以及从古至今台湾对惠安石雕的推崇,多年来,王经民承建了台湾岛内大量的寺庙建筑等大型雕刻安装工程。雕龙一直是他的拿手好戏,不知有多少龙自他手下腾云驾雾凌空而去。
 
不知雕过多少次了,王经民手下的“龙”总是跟别人的不一样:满而不拥,绷而不断,方中有圆的姿态有如“气”在其中,置身此地,观者所见空间虽小,然而可感空间却大,正所谓“神龙见首不见尾”。
 
致力传统石雕的传承与发扬
 
一路走来,王经民也不是一帆风顺。2000年前后,他经营的石雕厂在发展中遇到了瓶颈,由于固守着祖祖辈辈传下来的雕刻工艺,生产不了现代或时尚产品,客户不断流失。那时王经民才惊觉,惠安石雕想要传承下去就必须创新。
 
此后,他通过各种机会向国内外艺术家学习,并请多位艺术家当设计顾问。2003年,他引进江西景德陶瓷学院在厂里设立实习基地,每年都有该校专家带着学生前来创作。很快王经民学到了现代艺术的创作思维,产品附加值得到提升,企业年产值不断增长。
 
王经民常常开玩笑说:“我既是校长又是校丁。”事实上,他不但精于雕艺,而且善于管理,首创了石雕生产按每个技工特长分工序流水线作业的新的科学管理流程,使工效提高了两倍多。在品质上,他也不松懈。因为精于选材并且比别人花更多的工夫,他的作品单价最高,利润却最低。
 
这几年,石料价格和人工成本的上涨,对整个石雕业造成冲击。其中,王经民最担心的是石雕人才的难以为继。“学石雕的最佳年龄是13、14岁,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学了,一是怕苦,二是挣不了大钱。”王经民说。他呼吁政府能够在教育上多做投入,比如在基础教育里增加与石雕有关的美术课、实践课,从小培养孩子的兴趣与手感。
 
尽管已经衣食无忧,事业有成,但是王经民对自己有着更高的要求,采访中,他不止一次地表达这样一大愿望:“我们这一辈人还要更加努力,去做到承上启下。我希望我的孩子、我的家乡的年轻人都能超越我,超越前人。这样惠安石雕才能真正地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