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新闻 » 正文

紫石砚探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12-23  来源:云南日报  浏览次数:232
核心提示:文献名邦石屏,历史上也曾盛产一种砚紫石砚。但此砚台始于何年代?与颇负盛名的端砚、歙砚、洮砚、澄泥砚四大名砚相比,石屏的砚台有何特点呢?带着这些疑问,笔者在石屏这座小城开始了对紫石砚的探秘。
 
     在我国,笔、墨、纸、砚被视为“文房四宝”,砚作为四宝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出土的实物表明,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专门研墨用的砚。翻开历史的书页,在史料密密麻麻的记载中,砚在我国不少省份相继出现并广泛运用。文献名邦石屏,历史上也曾盛产一种砚紫石砚。但此砚台始于何年代?与颇负盛名的端砚、歙砚、洮砚、澄泥砚四大名砚相比,石屏的砚台有何特点呢?带着这些疑问,笔者在石屏这座小城开始了对紫石砚的探秘。

  在石屏县,有一座山名曰砚瓦山,此山就因山上盛产的砚瓦(紫石)而得名。据石屏县志介绍,石屏城南砚瓦山产紫石,形如马肝,不柔不刚,颇发墨,可做砚材,旧时石屏紫石与大理点苍石,武定狮山石共称“滇中三石”,明代石屏知州余秉清有诗《碧山鸲砚》,称赞的就是砚瓦山的紫石砚,古诗写道:“南山美产胜端溪,磨琢功成世所稀。曾说昔年廉介士,行装未肯一持归。”从这首简短的诗句不难看出,石屏砚瓦山生产紫石砚的悠久历史。在古代,先人们一般制砚选材的砚材最为常见的有石质和陶土两类,石屏砚瓦山上盛产的紫石当数石质。紫石始于何年代开采呢?对于这个问题,笔者没有从史料上找到准确答案,经与石屏本土文化界资深人士探讨推断,得出的初步结论是,石屏自明洪武年间沐英流滇屯田,江南籍大量汉民迁入,带来了丰厚的汉文化,一时间,士喜向原,人文蔚起,明清以来,称誉滇中,明军的进入与留守,使一大批军中文官留在石屏本土安家,在日常处理军务和书信中,多使用砚台毛笔书写,既然砚瓦山上盛产紫石,开采使用是在情理之中了。当然,这只是一种历史推断。

  砚瓦山上盛产的紫石质地如何?它的开采规模有多大呢?为探个究竟,笔者沿着蜿蜒盘旋的山路,自山谷驱车爬上了砚瓦山当年开采紫石的古遗址。只见现场废弃零碎的紫石遍地洒满,紫石颜色呈紫红,分层。置身旧遗址,脚踏着废弃的一块块紫石,环视四周,被开采山脉横断面之宽阔,显示出了开采年代的久远和规模的庞大。随行的李哥说,当年砚瓦山山脚下几个寨子都上山开采紫石,开采出来的紫石根据石质和大小,切割后,用人工竹篮挑回家,可制成大小不一的砚台、磨刀石、灶面石、墓碑等。石屏县城卫家营的李文仙说,自己的祖上四代人都是在砚瓦山开采紫石,开采出来的紫石加工成砚台和磨刀石,砚台有方有圆,每块上都雕刻有花纹图案,很精美。近现代以来,方便、实惠、美观的产品逐渐取代了紫石砚,紫石砚逐渐走向了衰败,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在石屏县城玩古董字画收藏的李先生的小店里,笔者寻觅到紫石砚的踪影,砚台均不大,雕刻的图案丰富多彩,既有桃子等植物花卉,又有小鸟等飞禽走兽,工艺精良,历经上百年时光,色彩不褪,紫莹莹的,煞是好看。

  时至今日,紫石砚虽然悄然无声地退出历史舞台,但在石屏,人们似乎没有遗忘这个文化珍宝,石屏的街道,就有一条被称作紫砚街。石屏文化名人苏佛涛先生对紫石砚也颇怀真情,他曾赋诗一首《紫石砚颂》,赞美家乡盛产的紫石砚:你曾是秀才的良朋/你与举人过从甚密/进士视你为知己/翰林将你做伴侣/你与楚石为昆仲/狮山石与你称兄弟/你与端砚相媲美/歙砚与你相攀比/留砚堂上/你明证张汉的清节/涂卓的诗碑/焕发着你狂妄的气息/许小泉的山石经过你的磨砺/袁家谷先生的诗文闪耀着你晶莹的珠玑/博物院中有你秀雅的倩影/收藏家四下里将你苦苦寻觅/文房四宝因你而神完气足/文献名邦中你的功绩不可磨灭/高耸的玉屏山哟/女娲炼石补天曾将你的魂魄采集/紫石砚哟/你身上的流光溢彩/至今还闪烁着补天的痕迹。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