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琢玉的工具琢石,这是阳原小件石雕独创的石雕加工工艺。凭着这一独特的工艺,阳原小件石雕备受世人青睐,并远销世界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记者 王瑾涧 张泽民 通讯员 郑世繁
小石雕大产业
1984年,阳原引进琢玉的工具做石雕,开启了中国小件石雕的先河。
“曲阳以大件石雕为主,阳原以小件石雕为主。大件石雕和小件石雕的工艺不同。大件石雕是以工具凿石头,小件石雕是以石头凿工具。”泥河湾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韩福祥如是说。
在泥河湾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石雕产品陈列室里摆满了各种人物、动物以及类石雕工艺品,造型各异,栩栩如生。韩福祥拿起摆台上的一件奔牛说,这种汉白玉雕成的奔牛能卖一千多元,公司以出口为主,这些产品在韩国、意大利、澳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很受欢迎。
小件石雕直径一般从3公分到45公分之间,小的有抽屉拉手、梅花、小动物等,大的有动物、人像等,有的只有几十克重,有的能重达30多公斤。小件石雕主要以大理石等石材为原料,有北京房山、四川的汉白玉,省内的墨玉,河南的晚霞红,还有进口的阿富汗软玉等。
目前,阳原最大的石雕企业是泥河湾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7月,注册了“泥河湾”商标。该公司的石雕产品现已发展为抽象、半抽象、具象三大系列,分古今人物、动物、仿古平素、实用工艺品、旅游纪念品五大类六百多个品种,年生产能力五万件以上,远销东南亚、欧美等二十多个国家及地区,已被国际市场认可。
除泥河湾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外,全县还有上百家石雕加工点,有石雕业的从业人员1千余人。主要为一两个、三五人个合伙的作坊式经营模式。几台机子、一两间房,就是一个加工点。
“目前,全国只有阳原采用加工玉石方法加工小件石雕,各地市场上销售的小件石雕及几乎全部出自阳原。”韩福祥说。
几乎件件是精品
12月8日下午5点,在泥河湾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石雕加工车间,四五个工人正在忙碌。
靠门的一个工作台前,一位姓师的师傅正在专心致志地雕刻一匹汉白玉马。手中的汉白玉石块在师师傅的手中辗转自如,对着飞速运转的磨杆轻点几下,马的线条就跃然而出。旁边一股涓涓细流从一根塑料管中飞泻而下,直接将打磨出的石粉冲刷掉,既可以免去飞尘刺鼻,又能干净精准地雕琢。
车间李主任介绍了制作石雕的流程:先选好石料拉大型,确定要做的产品大小,有一个大致轮廓,然后压铊,即雕刻,这也是关键的一步,雕刻好之后再进行抛光,然后上料油,最后包装。
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搞石雕的,石雕工人既要有绘画基础,又要心灵手巧。石雕工艺品是通过传统图案加上个人创意开发出来的产品,所以要求石雕工人要有自己的想法和创意,还要有一定的艺术天赋。韩福祥说,融入智慧和汗水加工出来的石雕工艺品,几乎每一件都是精品。
韩福祥17岁开始学画墙围画,21岁进了工艺美术厂搞石雕。学画的基础为他在石雕行业一展身手奠定了基础。1988年,韩福祥和张海明合作的作品汉白玉马头获河北省名优新特产品奖。后来,因为产品主要销往国外,韩福祥就一直没有参加国内的有关评比活动。
1984年,阳原成立工艺美术厂,以石雕为主,韩福祥是第一批工人,当时的师傅是从北京玉器厂聘来的师傅。之后,阳原的小型石雕蒸蒸日上,职业技术学校还开了四年石雕班,培养了一大批石雕技术骨干。一般的石雕熟练工要至少学满3年才能出徒,现在的从业人员都是2002、2003年以前出徒的。这几年,因为石雕技术难学还又脏又累,年轻人没人愿学,有技术的石雕工人已经出现了断层。
家无石不雅
“家无石不雅。”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条件的改善,好多家庭、宾馆、办公场所越来越讲究品位。前几年,摆放树脂工艺品的比较常见,但从其原料本身和制作工艺上讲,没有长久留存价值。石雕产品则不同,都是手工制作的,不重复,产量有限,能长久保存,点缀于家庭、宾馆等场所,其效果显而易见。
阳原石雕工艺品以其质量优良、色泽艳丽、质地细腻等优势,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多年来,当地的石雕艺人在工艺上不断求精,大理石小件雕刻做工细致利落,打磨润滑光亮;传统雕刻以线为主,流畅飘逸;仿西方雕刻块面造型,鲜明生动。人物、动物、花鸟、文房四宝等产品造型各异,风格多样;大型室外雕塑,立意新颖别致,造型准确生动,做工精细结实,风格粗犷豪放。
工艺日臻完美,小件石雕的销路也越来越好。据韩福祥介绍,1997和1998年,一个十公分大小的石雕青蛙最多一次出口了9万只,每只售价为40到50元;有一年,石雕马头一下子订出去1万对,装了两集装箱;前几年,韩国某地建一座万佛寺,曾一次订购佛像3千余个;每年出口的意大利、古罗马人头雕像也不下数千个;2003年,一件骑马将军的石雕产品出口一千余个,每个价格为1500元人民币。
随着石雕工艺品价值的不断攀升,石雕工人的收入也渐渐增加,一个石雕熟练工每天工资不低于200元。目前,阳原从事雕刻生产的从业人员达千余人,年生产能力达到5万件以上,年收入近千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