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百科 » 石材知识 » 正文

吕梁石形成原因是什么?

 
吕梁石的成因极其复杂,该石主要成分为泥灰岩、灰岩,大约形成于震旦纪,由泥岩及海藻等低等植物复合组成其独特的垒块形态,受自然风化后形成不规则且排列有序的多层竖型洞穴。吕梁山在造山运动时,被挤压出了许多折皱,致使石面凹凸不平。自上古至明代的几千年中,黄河南北徒移,行踪无定。南徒后夺涡、颖、睢、汴、泗水与淮水(河)而入海。就在黄河南徒的水道上,徐州东南30公里的吕梁、房村口汇于泗水东流,形成大洪,史书称为吕梁洪。春秋时期,孔子曾驻足吕梁洪边,目睹“悬水三十仞、流沫九十里”的壮观景象,留下了“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千古名句。千百年来,吕梁洪水不断地冲击着吕梁石,使本来折皱较深的石纹,在洪水的反复冲击与风化下,逐渐形成了特有的洞穴状态。这些布满了洞穴的奇石,尤以吕梁乡白楼村的黑山、东山、西山和牛犊山所出的发育最佳。吕梁山特有的吕梁石,因其蕴涵着古老文化的气息而越发显得浑厚苍劲。
[ 百科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支持(0)  |   反对(0)   共 162 次关注



 
已有1155词条
百科搜索
 
百科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