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百科 » 石材相关 » 正文

石雕能人生活之路让人感动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而社会发展到今天,现有的职业远远不止三百六十行。有一群人,他们叫做特殊职业从业者,读者对他们所从事的职业一定是耳熟能详,却难以想象他们每天的工作会是怎样一番情景。在普通人的眼中,有些职业总是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有些是备感好奇,有些则饱受争议。但是,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很难深入了解到那些特殊职业背后所经历的酸甜与苦辣。

《民生周刊》从即日起,走进“第三百六十一行”,将报道私家“侦探”、新闻报料人、酒后代驾员、墓碑凿字匠和银行押运“镖师”等形形色色人物,反映他们的生活生存状态。

从江南向西近10公里,沿着松原大桥坐车行驶大约20分钟,就到了新区道口,路旁一个牌匾,写着《老董刻石碑》,记者知道已经来到了受访者董殿富的石材雕刻厂。

董殿富很热情,他在介绍自己的时候很愿意别人称他为“老董”,在屋内,他用满是伤痕的手为记者倒了一杯热茶。虽然冬季已经来临,但他还穿着单薄的衣服,用他的话说,为了雕刻方便。在屋外,大大小小的石碑及石雕摆件整齐排列在院子里。

老董的“取经之路”

在雕刻厂屋内的一角,有几张大幅相框,里面是雕刻着西游记人物的照片。“我认为每个人做事业都应该有唐僧取经的精神,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这些年我从基层学起,然后高端发展,最后达到工艺美术的层次。因为喜欢,所以再辛苦也无所谓。”董殿富对记者说。

原为扶余县长春岭镇文化站长的董殿富,1968年毕业于白城农校。他自幼喜爱绘画、书法、雕刻、摄影等艺术。1978年底,董殿富成立了“文化美术装潢服务部”。有了可观的经济收入,他又投入到了石刻艺术中。

雕刻艺术需要体力。因为石雕用的小石头自己可以搬动,二三百斤的大石头就得三个人搬。在炎热的夏季,头顶炎炎烈日,脚踩灼热的石头,一搬就是一身汗。其中的艰辛只有自己知道。

雕刻讲究的是透、露、缠、穿。雕一对大狮子,从开荒石到精雕细琢,没有一个月时间是下不来的,有时忙起来一连几天不合眼,一天只吃一顿饭是常有的事。

没有艰苦的磨砺和扎实的美术功底,就只能成为一名石匠,也不会产生真正的艺术家。冬天雕刻是最苦的,经常要冒着严寒工作在户外,手冻僵了就进屋暖和一下,脚冻得像猫抓的一样痛。即便这样,也没有动摇董殿富雕刻的决心。

让董殿富难以忘怀的是在外地学习雕刻时的辛酸经历。刚到外地时,他人生地不熟,那些艺人见到董殿富是外地人,连看都不让看,更别说学了。为了石雕艺术,董殿富只能委屈自己,想方设法帮人家干活,一边干活一边偷艺,一有空闲就一家挨一家观看,时间久了,大家看他为人忠厚老实、聪明又勤快,便或多或少地教给他一些刀法,加之他自己有美术功底,又勤奋好学,很快便学到了想学的东西,但也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由于董殿富常年四处奔波,无规律的生活使他患上了糖尿病,每天都要打一针胰岛素。在曲阳学习时他仅带了一周的药,可是一学就是半个月,由于对当地的情况不了解,没有买到这种药,为不耽误学习,董殿富只好停药,他每天都要忍着强烈的头晕练习雕刻,浑身疼痛时,就咬牙挺着,直到学习结束。回到家时,双腿已经肿得抬不起来了。

老伴儿不理解他,埋怨他自讨苦吃;孩子劝阻他,怕他病情加重,身体吃不消。大家都质问他这么大年纪了,不缺吃不少穿,究竟图个啥。董殿富说:“一不图名,二不图利,就为自己那点爱好,那份追求。”

多年的艺海生涯,董殿富不知用坏了多少把雕刀,刻了多少毛料,流了多少汗水。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雕刻艺术一点点走向成熟,一步步迈向成功。

“老董手工作坊”的美名

在机械化发达的今天,纯手工制作才显得更加弥足珍贵。当很多传统艺术已经后继乏人时,董殿富仍然保留着传统手工艺,而且将此发扬光大。

“这一行也不容易,也有危险。电动工具容易受伤,从事石雕行业的董殿富曾经受伤无数,有一年腿部差点被切断。”

在一个展架内,董殿富拿出雕刻机刻出的小貔貅和用电动工具手工刻出的貔貅相比,记者看到雕刻机刻出的明显呆板僵硬,而手工制作的不但圆润光亮,还栩栩如生。看来这里面真有很大学问。“我从来不用雕刻机,因为都是一个模子出来的,不但没有灵气,更是砸了手艺。手工操作虽然耗时耗力,但能让你的作品活灵活现的展示。”董殿富自豪地说。

艺人创作是千变万化的,而匠人却不然。雕刻重在设计,设计才是大工匠。“我2000年开始搞石雕,后来江南、江北考察后决心自己干,因为有美术功底,再经过到全国各地考察拜访名师,回来做了几个大型的石雕后,客户们都涌上门来,客户都说我的石雕不褪色、受看,并且价格公道。”

记者采访后了解到,对待一些公益事业和公共设施董殿富只收取保本的费用。谈到是否将自己的雕刻技艺继续传承的问题,董殿富说从艺人员要以德为本,以艺修身。再就是悟性,没有悟性是没有创作灵魂的,这样的接班人目前还没找到。

如今,董殿富的石雕作品已经遍布松江两岸,从查干湖成吉思汗雕像下面的魏碑字到伯都讷文化艺术长廊活灵活现的人物;从前郭县博物馆的日晷到苍狼白鹿的展牌,都留下他的汗水与辛劳。他的古代人物头像浮雕形象逼真,伟人像影雕独具一格,圆雕艺术格式栩栩如生。

[ 百科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支持(0)  |   反对(0)   共 51 次关注



 
已有1155词条
百科搜索
 
百科分类